聯系地址:東莞市松山湖園區怡樂路1號1棟1505
聯系電話:0769-38955066(總機)
0769-38980580 /0769-38980572 /0769-38980578
銷售熱線:黃副總經理13827429653(非咨詢設備勿擾)
聯系傳真:0769-38955075
企業網址:http://www.ndanet.cn
企業郵箱: listener@listener.net.cn
據中國氣象局統計,2015年入冬以來,京津冀地區經歷了四次嚴重霧霾過程。中國氣象局預測,未來幾天,包括元旦假期在內,京津冀地區出現嚴重霧霾過程的可能性較小。
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認為,京津冀的霧霾日數多、過程重,既與污染物排放源強度和分布有關,也與不利氣象條件有關,污染排放是內因,氣象條件是外因、是控制因子。
今年京津冀的冷空氣強度弱,小風日數多,導致污染物水平擴散能力差。此外,大氣層結穩定,混合層頂高度低,抑制了污染物的垂直擴散,空氣濕度大也利于霧霾積聚。
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首席專家周兵認為,小風日數增加、濕度偏高等加劇霧霾過程的氣象因素,與不斷增強的厄爾尼諾現象有所聯系。入冬以來,華北、黃淮及東北地區在對流層低層表現為異常的偏南風,一方面利于東南暖氣水汽“北上”,使近地層空氣濕度增大,污染物吸濕增長,大氣能見度降低;另一方面較弱的偏南風會造成外源污染物向京津冀地區的輸送,從而加重空氣污染程度。
為完善霧霾預警機制,氣象局采用了“大氣環境容量”分析。國家氣候中心朱蓉博士指出,大氣環境容量是指由氣候背景條件決定的城市最大允許排放量,其系數反映了大氣對污染物的通風稀釋和雨洗作用。據周兵介紹,今年京津冀大部分地區的大氣環境容量較近10年同期偏低60%以上。
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大氣成分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洪利認為,綜合評估對治理空氣污染至關重要。地面只能監測單點和大氣底層數據,無法掌握大氣污染物垂直和水平輸送,而大氣流動必然導致污染物跨界傳輸。環保部門源解析表明,北京地區污染物有將近1/3是跨界輸送的結果。因此,立體化監測網絡是分析、治理霧霾的前提。